增强国际经济中心竞争力

最新信息

增强国际经济中心竞争力
2024-05-07 09:58:00
■王思政
  一般来说,国际经济中心是货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数据流交互汇聚之地,是文化时尚潮流的源头,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商贸、金融和信息等服务网络;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各种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交易,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下,有良好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
  国际经济中心往往需要制造业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信息中心乃至文化中心作为必要的支撑基础。从软实力的角度来看,经济治理能力、居民受教育程度、多元文化融合、城市友好、民众亲和等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动态升级
  从全球智库研究的角度来说,评判国际经济中心主要是从经济、文化、科创、宜居、环境、政治和基础设施等维度出发,来看一座城市对全球事务形成影响的能力。
  经济维度主要指GDP、500强企业总部数量、经济自由度等;文化维度主要指著名的艺术文化、体育、会展活动数量,外国游客数量、文博场馆数量以及文化创意和内容产业的引领发展等;政治维度主要指政府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性活动和会议、国际组织数量等;科创维度主要指研发投入、获得科学奖项数、研究人员数量和可用性等。
  宜居维度主要指就业率、工作方式的灵活性、总工作时间长度、夜生活丰富程度和零售店数量等;环境维度主要指空气质量、碳排放、废品回收率和慢行交通等;基础设施维度主要指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如港口、机场、铁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它们服务全球的能力等。
  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优势所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不是孤立的,而需要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一起发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这也就意味着,国际经济中心与其他四个中心是动态演进、融合互促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观点认为,“其他四个中心建成了,国际经济中心自然而然也就建成了”。从城市综合功能和国际竞争力角度来看,这有一定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上海GDP总量位列全球城市第四,金融中心位列全球第七(最高列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口岸货物贸易额排在全球城市第一。
  此外,科创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跃居世界前列。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创下多项历史纪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但也要看到,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需持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其他四个中心建成了,国际经济中心就自然建成了,其间还有一个动态升级的过程。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加强对“五个中心”的整体谋划和联动,从而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
  “进位”路径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要“进位”,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将一系列开放新政抓紧实施,重点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增强经济总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和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等。
  第一,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我们具备全球少有的基础设施优良条件,包括在建和已建的铁路、机场、港口等。
  建议在上海宝山、金山及浙江宁波、舟山等石化产业集群里加快发展新材料,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芯片制造等领域急需的特种材料;在上海长兴岛打造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发挥好“南北船整合重组”放大效应,保持振华重工领先势头。
  在张江科学城,围绕芯片、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发力,争取产业链整体突围;在临港“智造城”,发展大型智能装备制造、航空和航天制造、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先进材料、微小卫星、无人设备(低空经济)和空间信息等产业,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和车规级芯片制造;在浦东祝桥中国商飞基地,抓住大飞机已经商业飞行的有利时机,规划研究建设“祝桥航空城”,使这一战略产业跨上新台阶。
  第二,对接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布局建设数据交易链和绿色低碳等枢纽型平台设施。
  人类已进入信息泛滥、数字爆炸时代,数据的挖掘、加工、运输、交易、使用、存储等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国际数据产业园,加强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发挥好上海数据交易所和碳交易所作用,开展规范化交易;建设第三代互联网,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挥5G通信技术和超大城市场景应用优势,引领大模型、区块链等新功能培育壮大。
  同时,争取在智能家居、无人驾驶和远程医疗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助力新技术、新制造、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加快发展,从而引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第三,继续放大“五型经济”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
  “五型经济”特指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继续放大“五型经济”优势,需要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一流企业和一流大学,新办一批国外大学。
  过去几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连续突破200亿美元,有6万多家外资活跃企业。但与新加坡、瑞士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发挥好“四大功能”尚有很大潜力。要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细节处下功夫,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四,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扩大上海城市品牌知名度。
  国际经济中心不只体现在“量”上,更多体现在“质”上。这个“质”主要指的就是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
  多年来,上海在打造“上海品牌”“上海指数”“上海价格”“上海方案”“上海创新”“上海标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晴雨表”的作用。接下来,要积极引进国际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机构、国际标准和认证机构、国际海事和海关机构、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落地,增强专业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去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STEM教育是创新的核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并应对全球挑战,对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增强国际经济中心竞争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