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制造业及小微企业发展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金融监管局分享经验

最新信息

如何支持制造业及小微企业发展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金融监管局分享经验
2024-01-11 18:57:00
红星资本局1月11日消息,今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北京、上海、宁波、四川等派出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及经验。
四川监管局:
去年前11个月,累计向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3241.5亿
  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介绍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情况。2023年前11个月,累计向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 32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
  近三年来,四川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双升”,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20%,对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授信5150亿元。截至2023年11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8368.3亿元,支持核心企业建链超百条,中长期和信用贷款占比分别超过50%、30%;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超2000家,国家级“小巨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5%;
  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供给端,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放贷款余额1276.3亿元,助力极米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长虹、京东方建成国家级“双跨”平台,四川时代等生产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消费端,持续助推消费提档升级,截至2023年11月末,汽车、家电等消费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同比增长14.4%。
  周卫江表示,四川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并优化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方面,周卫江提到,要“专”(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专业机构的示范带领作用,着力在更大范围带动金融供给增量)“精”(以提高服务直达能力为主攻方向,激发金融服务的活跃度,着力提升金融供给流量)“特”(围绕企业特点、产业特色、地区特征,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质量)“新”(持续拓展金融服务新空间,着力丰富金融供给容量)。
  他提到,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时间成本、财务成本、沟通成本。如,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实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专属行动,在四川21个市(州)、143个县区建立专属通道,为超8000家科技型企业制定个性化信贷服务方案。
  此外,围绕初创期、成长期的轻资产企业,四川局深化与税务、电力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合作设计“弱担保、弱抵押”的信贷产品,2022年,率先推出纯信用贷款产品“税电指数贷”。围绕重点产业,四川局联合经信、科技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六大优势产业、绿色融资、“天府科金汇”等融资对接活动。
宁波监管局:
去年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
  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介绍宁波监管局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据悉,近3年宁波监管局共牵头出台政策文件15份,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财税政策有效协同,构建“1+N”金融惠企政策体系。体系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为核心,涵盖外贸、科技、小微等重点领域。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截至2023年末,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年初增长3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8个百分点;有贷户60.03万户,较年初增加10.71万户。
  在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孙世重表示,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了三类场景,实现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一屏通览”、金融需求“一屏通办”。第一个场景是专门融资对接场景,小微企业登录平台,可持续了解惠企政策、发布融资需求。第二个场景是特色信贷产品展示场景,汇集辖内130多款个体工商户专属信贷产品,经营主体扫二维码可见、可贷。第三个场景是抵押登记线上办理场景,将不动产抵押登记延伸至银行网点受理,实现“全程网办”。目前,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办理的业务量占比超过了80%。
  防控普惠金融风险方面,打造了监管“FIRST”(宁波监管局金融风险感知系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对政策效果的微观监控穿透到具体企业、具体问题,开展个案剖析、以点及面,推动惠企政策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数智化分析工具,紧盯贷款流向、多头授信、数据真实性等问题,提升监管前瞻性和风险研判能力,确保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北京监管局:
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
  据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2023年全年,北京监管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助力产业恢复发展、支持持续扩大消费等领域。如,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潜在首贷户向银行推送,由银行“送贷上门”,2023年全年推送企业近4万家次,银行对企业的综合触达率达到85%。优化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补助政策,累计为1.37万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超过8500万元。
  2023年,北京监管局与市有关部门深化反保险欺诈联防联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搭建行业联合、监管联席、部门联动“三联”反黑灰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5500万元;联动人社部门强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监管,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35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孙国栋介绍,2023年11月末,北京地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7%,贷款利率连续五年下降;涉农贷款同比增长28%,各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
  此外,孙国栋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岁末年初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时节,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谨防新型诈骗手段,远离非法集资、虚假投资等“陷阱”,谨记投资有风险,守护好自己及家人的“钱袋子”。要特别警惕各类标榜“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项目,以及打着科技创新、数字藏品、网上跨境证券交易等新概念幌子的非法集资骗局。
上海监管局:
机构监管要突出抓机构法人、公司治理、市场准入
  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介绍上海监管局落实“五大监管”情况。
  王俊寿表示机构监管要突出三个“抓”。一是抓机构法人。重点关注总行总公司资本约束、顶层设计、考核机制、合规文化、三道防线、管控能力、科技支撑等方面,同时做好分类分层监管。二是抓公司治理。重点关注党的建设、股东行为,防止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三是抓市场准入,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带病流动”,防止各类“伪创新”由监管背书。
  “从我们这两年处置的几个风险案例来看,机构监管从法人层面,党的建设弱化虚化,公司治理形同虚设,股东内部人控制等还是普遍存在的,有一些机构被大股东掏空现象也存在,为此我们特别强化对股东行为,激励考核,约束机制的设计。”
  2013年以来上海累计侦破信贷领域经济犯罪案件2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超1亿元。王俊寿表示,未来将按照总局牵头建立的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
  穿透式监管方面,王俊寿介绍,一个是强化对中小法人股东股权的穿透,围绕股东入股资金,隐藏关联方关系网络,分红资金去向等开展穿透。督促部分违规股东完成股权清退和转让。二强化资金流穿透,比如说开展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穿透工作,建立了股东互投,股东代持等10余个模型。上海局建立各种检查模型将近200多个,贯通银、保、信监管数据源,穿透,揭示保险资金通过层层嵌投向高风险领域股东关联方等问题隐患。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如何支持制造业及小微企业发展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金融监管局分享经验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