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财报解读】六大行2022年业绩点评:息差下滑韧性凸显 降本增效资产稳健

最新信息

【金融机构财报解读】六大行2022年业绩点评:息差下滑韧性凸显 降本增效资产稳健
2023-05-10 14:07:00
新华财经北京5月10日电(分析师景兴涛张威)日前,六大行均已披露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六大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2022年,六大行的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盈利韧性不改:实现营业收入共计36912.73亿元,增长0.29%;归母净利润共计13482.96亿元,增长5.22%。今年一季度,除工商银行收入规模略有收缩外(-1.09%),其他五家银行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六大行内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依次稳居收入端和利润端的前四名,邮储银行收入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与交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差距已从2019年的163.48亿元缩减到2022年的69.25亿元。除邮储银行外,利息净收入作为各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驱动各行过去一年稳定收入大盘的核心动力,净息差下滑拖累了营收增长。另一方面,六大行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的规模均大幅下降,成本管理的降本增效和资产质量的稳中向好为各行在成本端保留了更多利润。
  随着经济稳增长预期得到强化,叠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结算等多重利好,预计各大行后续息差压力将有所缓解,非息业务将进一步回暖,资产质量将稳中有升,2023年业绩和市场表现的回升值得期待。
  一、业绩综述:拐点年收入利润增速放缓,三年抗疫六大行成绩优异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叠加基数效应影响,工商银行(8551.64亿元,-2.63%)、建设银行(7056.29亿元,-0.22%)未能实现收入增长。其他四家银行中,邮储银行营收增速(2768.09亿元,+5.08%)较为突出,农业银行(6272.68亿元,+0.69%)、中国银行(5491.82亿元,+2.06%)和交通银行(2324.72亿元,+1.33%)仅实现收入微增(见图表1)。在收入增速较2021年同期普遍下滑的同时,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银行受净息差收窄和非息业务收入规模下降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摊薄ROE”)均同比降低。
  另一方面,六大行中的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均实现了营业成本的同比下降,其降幅分别为4.16%、1.11%、1.65%和0.36%。资产质量好转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规模降低和降本增效方面付出的努力,使得各行的营业成本增速普遍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且各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了同比增长的趋势。
  延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收入利润增速的普遍放缓并未改变六大行经营向好的趋势。历经三年抗疫中的重重考验,六大行在聚焦主责主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均实现稳健增长,可谓交出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见图表2)。
  在收入端,除工行和中行数据略逊一筹外,其他四家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较2019年的累计增幅均超过15%。而在利润端,除工行因基数原因稍低外,建行(+21.42%)、农行(+22.18%)、中行(+21.36%)和交行(+19.24%)四家银行归母净利润的累计增幅均在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的增长态势在六大行中更是呈现“断层”领先,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累计增幅分别为21.01%和39.87%。
  二、收入端:利息净收入稳固营收大盘,邮储银行差异化一枝独秀
  对营业收入细分科目进行分析发现(见图表3、图表4),占比超过六成的利息净收入仍是六大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银行2022年非息业务净收入普遍萎缩,利息净收入对于各行稳固营收大盘做出了主要正向贡献。
  六大行中,仅有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率(+1.56%)小于营业收入增长率,且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长率(+29.20%)和其他非息业务净收入增长率(+20.30%)均远高于其他银行,在国有大型银行中颇有“一枝独秀”之势。
  邮储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源自加快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而导致的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34.64%)、推进净值型产品转型一次性因素带动而导致的理财业务手续费增长(+47.12%);而因优化资产布局导致的投资收益增加(227.81亿元,+40.86%)则构成了邮储非息业务净收入增长的主因。
  反观其他五大银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以及减费让利等因素使得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规模减少、占比降低,而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的权益工具估值下降、债券投资产生未实现损失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则成为了其他非息业务净收入减少、占比萎缩的原因。
  再对利息净收入进行拆解发现(见图表5、图表6),在净息差普遍降低、拖累各行利息净收入的2022年,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均大于或等于计息负债平均余额增速,使其在六大行中依然实现了较高的利息净收入增速(+5.10%、+6.22%)。
  而中国银行不仅是六大行中生息资产平均余额(+8.13%)相较于计息负债平均余额(+7.66%)增速最快的银行,也是2022年六大行中唯一实现生息资产收益率正向增长(+0.11个百分点)的银行,还是唯一净息差同比扩大(+1个基点)的银行。据中行年报,该行在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适度下行,导致人民币贷款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抓住美联储加息等有利时机,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了息差的稳中有升。
  相比之下,邮储银行尽管在六大行中享有最高的生息资产收益率(3.81%)和最低的计息负债付息率(1.63%),但计息负债平均额的较快增长(+11.20%)则使其成为六大行中唯一利息净收入占比下降(-2.83个百分点)的银行,该行的主要业务还有待进一步增长。
  三、成本端:降本增效持续推进,资产质量向好、减值损失下降
  成本方面,六大行2022年一方面加强全面成本管理,持续优化费用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资源倾斜,促进提升费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另一方面在资产质量持续好转,具备充分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各行资产减值损失规模同比下降,反哺利润增长。
  业务及管理费和资产减值损失两个科目主导了各行营业成本的变化(见图表7、图表8)。2022年,中国银行(51.70%)、农业银行(54.97%)和邮储银行(84.38%)业务及管理费的占比均超过50%。其中,邮储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在2022年增长9.36%,在营业成本占比中增长5.34个百分点至84.38%,费用规模远超其他五家银行。究其原因,邮储银行表示,由于邮政代理网点吸引个人客户存款规模增长,该行储蓄代理费在2022年增加130.66亿元,增长14.65%。高额的储蓄代理费也是邮储银行在成本端有别于其他银行的一大特点。
  六大行中,工行(4976.11亿元,-4.16%)、农行(4171.20亿元,-1.65%)、建行(-4405.30亿元,-1.11%)和交行(1750.11亿元,-0.36%)等四家银行的营业成本均在2022年有所下降。
  中国银行尽管未能实现成本的稳中有降,却是2022年唯一业务及管理费增速(+1.00%)小于营业收入增速(+1.18%)的银行,也是唯一业务及管理费在营业成本中占比降低(-0.09个百分点)的银行。业务费用的大幅降低是该行降本增效的“法宝”。“本行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行,持续优化费用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费用开支。”中国银行在其财报中表示。
  在严控费用开支外,六大行近年来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好转、风险抵御能力日益充足,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减少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规模缩减是各行支出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全部六大行的资产减值损失规模和所占营业成本的比重都所有减少,邮储银行以资产减值损失规模减少24.25%和资产减值损失占比减少5.16个百分点位居六大行之首。
  观察各行2022年关注贷款及不良贷款占比(见图9)发现,邮储银行关注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占比最低,分别为0.56%和0.84%,显著低于其他银行。此外,其他大行的不良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以交行同比降低0.13个百分点最为明显,但交行和邮储的关注贷款占比有所上升。
  此外,与风险快速出清的2020年相比,各行的不良贷款占比均有明显下降,其中以交行(-0.32个百分点)最为突出;关注贷款方面,工行、农行、建行和中行的关注贷款占比较2020年均有明显下降,体现出各大行的资产质量均在日趋好转。
  纵观六大行2022年年报,净息差下行和非息收入放缓拖累营收,信用成本下行支撑盈利,资产质量则保持稳健。今年一季度,六大行营收增势不改、扩表态度明显、非息业务分化,但净息差均延续了收窄态势,息差下行压力仍在。
  随着经济稳增长预期得到强化,叠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结算等多重利好,预计各大行后续息差压力将有所缓解,非息业务将进一步回暖,资产质量将稳中有升,2023年业绩和市场表现的回升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金融机构财报解读】六大行2022年业绩点评:息差下滑韧性凸显 降本增效资产稳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